15.7 三角函数
定义
(15.7.1 三角函数)如果
是一个复数,那么定义函数: 并且我们把
和 分别称为余弦函数和正弦函数。特别地,注意到 幂级数定义有: 因此我们也可以将上面三角函数的定义写为幂级数的形式有:
(注:我们所熟悉的三角函数通常是通过几何概念来给出的定义,而这里给出了从解析的概念角度来定义的方式。这个公式是由莱昂哈德·欧拉在1748年发现的,他给出了指数函数与三角函数之间的关联)
(15.7.4 圆周率)我们定义
为数 (注:设
是 在 上全体根的集合。一个或许很容易被忽略的事实是,我们仍然要对上面的定义讨论 是否为真,不过这个结论并不困难,利用定理13.1.5(d)的结论与 的连续性我们很容易得到 是闭集,从而 包含了自身所有的附着点,也就是说包含了 ;然后,通过导数的推断我们不难判断得到 )
命题
(15.7.2 三角恒等式)设
, 都是实数,那么有: 。于是,对于所有的 都有 与 。 且 。 且 。 且 。 且 。 且 。于是, 且 。
(注:耳熟能详了)
(15.7.3
的存在性?)存在一个正数 使得 等于 。 (15.7.5 三角函数的周期性)设
是一个实数,那么有: 且 。特别地,有 和 ,也就是说正弦函数 和余弦函数 都是以 为周期的周期函数。 ,当且仅当 是一个整数。 ,当且仅当 是一个整数加上 。
(注:我们还可以定义其它所有的三角函数:正切,余切,正割,余割函数,并建立我们所熟知的全部三角恒等式,不过暂时没有这个必要,在习题中我们会讨论部分相关内容)
课后习题
15.7.1 证明定理15.7.2(提示:尽可能用指数函数的语言写出所有的内容)
逐条证明:
。于是,对于所有的 都有 与 。 根据定义可以直接计算有:
于是结论成立。
且 。 根据定义可以直接求导得到:
于是结论得证。
且 。 根据定义有:
于是结论得证。
且 。 根据定义有:
(有点结果论的样子,不过暂且这样了)
于是结论得证。
且 。 直接代入定义就可以得到:
于是结论得证。
且 。于是, 且 。 显然根据定义我们有:
然后根据结论(c)我们有
,于是结论得证。
15.7.2 设 是在 处可微的函数, 且 。证明:存在一个 使得只要 , 就不为零。据此判定存在一个 ,使得对于所有的 都有
我们令
。根据牛顿逼近法(命题10.1.7)我们知道存在 使得对任意的 都有: 从而对任意的
,我们如果假设 ,则会导出 的矛盾结论,于是即对任意 都只能有 。 特别地,根据定理15.7.2我们知道
且 ,于是应用上面的结论即可断定存在一个 使得对于所有的 都有 。
15.7.3 证明定理15.7.5(提示:对于(c),首先计算 和 ,然后再把 和 联系起来)
逐条证明:
且 。特别地,有 和 ,也就是说正弦函数 和余弦函数 都是以 为周期的周期函数。 通过原书的证明我们已经知道了
与 ,于是可以根据三角恒等式(命题15.7.2(d))计算有: 然后应用两遍这个结论就可以得到
与 ,于是结论得证。
,当且仅当 是一个整数。 我们知道
当且仅当 ,然后根据结论(a)我们知道 是关于 的以 为周期的周期函数。 于是我们可以做如下讨论:对任意的实数
,我们知道它总是可以表示为形如 的形式(在实数的章节我们介绍过任意实数 都存在整数 使得 (习题5.4.3),然后对 应用这个结论),其中 是一个整数而 是一个满足 的实数,于是利用周期性我们有 。然后根据 的定义与命题15.7.2(e)可知对实数 有 当且仅当 ,于是也即有 当且仅当 ,也即 是一个整数。
,当且仅当 是一个整数加上 。 我们尝试展示
与 之间的联系(事实上这属于常识的范畴)。 考虑计算
与 的值,根据命题15.7.2有: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
,结合原书中已经论证过 在 上是非负的可得 ,进而有 。于是对任意的 我们可以发现有: 于是
等价于 ,根据结论(b)我们有这当且仅当 是一个整数 ,于是也即当且仅当 是一个整数加上 。
15.7.4 设 , 都是实数,并且满足 。证明:恰好存在一个实数 ,使得 且 (提示:你或许需要对 , 是正,负或 的情况进行讨论)
注意到
的条件已经限制了 与 ,我们不难发现当 , 中有一个为 的时候结论是显然的,事实上可以列出下面的列表:
情景 值 且 且 且 且 于是我们只需要考虑
, 均不为 , 与 的情形。此时我们考虑先证明恰好存在两个 , 满足正弦值为 ,然后这两个 值里面恰好有一个满足余弦值为 。 我们只给出
的情况的证明, 的情况是完全类似的。我们知道 只在 上大于 ,并且有 与 。于是根据介值定理(命题9.7.1)我们知道分别存在 与 满足 ,并且显然可以验证有 与 都不等于 , , ( 不是 , 或 )。然后注意到 在 上大于 ,在 上小于 ,因此我们可以得到 是在 上严格单调递增,在 上严格单调递减的函数,这也意味着 限制在对应区间上时是一个双射,也即 与 分别是它们所在区间内唯一满 的值。 然后我们来证明
与 中必然有一个满足余弦值为 。根据三角恒等式(命题15.7.2(a))显然有 于是也即
,若此时 ,则由于 在 上大于 我们可以知道这表明 ;若 , 在 上小于 我们可以知道这表明 。并且这两个情况显然总是恰好成立一个,于是我们证明了当 时恰好存在唯一的 满足 且 。对 的情况,只需要类似地在区间 上讨论即可。 综上,于是结论得证。
15.7.5 证明:如果 , 都是正实数, 和 都是使得 成立的实数,那么 且存在一个整数 使得
于是根据命题15.7.2(f)即有
成立,也即: 特别地,根据命题15.7.2(a)有:
然后由于
, 都是正实数,因此即有 ,从而上面的条件即有: 然后然后我们考虑写有
与 ,其中 , 是整数且 , ,于是根据 和 的周期性即有 与 。然后根据习题15.7.4我们有在 内只存在唯一实数 满足 与 。于是上面的讨论可以总结有: 如果我们记
,则上面的结论即存在整数 使得 ,于是结论得证。
15.7.6 设 是一个非零复数。利用习题15.7.4证明:恰好存在一对实数 , 使得 , 且 (这个式子有时被称为 的标准极坐标表达式)
我们设
,其中 , 都是实数。于是我们令 ,显然有 。然后注意到有: 于是根据习题15.7.4的结论,我们知道恰好存在一个
使得 且 ,从而也即有: 然后根据习题15.7.5的结论,我们显然可以得到这样的
, 是唯一的,于是结论得证。
15.7.7 对于任意的实数 和整数 ,证明棣莫弗恒等式:
注意到根据命题15.7.2(f)有:
时显然题目结论成立,我们先证明 的情况,根据复指数函数的性质(习题15.6.16)我们显然可以归纳得到: 于是此时再根据命题15.7.2(f)可以直接得到题目结论得证。而对
的情况,我们有: (注意到
) 于是依然可以根据命题15.7.2(f)可以直接得到题目结论得证。综上即棣莫弗恒等式对任意的整数
与实数 成立。
15.7.8 设 是正切函数 。证明: 可微且单调递增,并且有 , 和 。然后利用这些结论推导出 实际上是 到 的双射,于是我们令有反函数 (该函数被称为反正切函数)。最后证明: 是可微的,并且
我们先证明
是可微且单调的且 。 注意到
是在 上非负的且 和 都是在 上可微的。于是根据微分的运算定律(命题10.1.13)我们有 是在 上可微的,且有: 然后由于平方的非负性于是我们可以得到
在 上始终大于 ,这表明 是 上严格单调递增的(命题10.3.3)。 然后我们证明
和 。 我们已经知道了
, 与 ,于是由于 和 的连续性,我们有:
- 存在
使得对任意的 满足 都有 ,即有 。 - 存在
使得对任意的 满足 都有 ,即有 。 - 对任意给定的
,存在某个 使得对任意的 满足 或 都有 成立。特别地,由于 是在 上非负的,因此也即 。 然后我们可以发现对任意的实数
,我们考虑 ,应用上面三个结论有: 于是上面的结论即有
和 。然后由于局域极限可以推广到更大范围内的函数极限(命题9.3.18),于是即有 和 。 接着推导出
是从 到 的双射。 由于
是严格单调递增的因此 显然是一个单射。然后对任意的 ,若 则根据 我们知道存在某个 是的对任意的 都有 ;若 则根据 我们知道存在某个 是的对任意的 都有 。注意到 且 连续,于是运用介值定理(命题9.7.1)总能得到存在 满足 ,也即证明了 是一个满射。 综上即有
是从 到 的双射。 最后我们来证明
是可微的且 。 显然
是一个连续函数,于是根据反函数定理(命题10.4.2)可以得到对任意的 满足 有: 于是结论得证。
15.7.9 回顾习题15.7.8中的反正切函数 ,通过修改定理15.5.6(e)的证明来建立下面这个恒等式:
利用[阿贝尔定理(定理15.3.1)](D:\Study\note\实分析\第15章\md\实分析 15.3 阿贝尔定理.md),把这个恒等式推广到 时的情形,进而推导出恒等式:
(注意,由于交错级数判别法(命题7.2.12)可知,上面这个级数时收敛的)由此推导出 (当然可以用这个式子计算 的更高精确度值,但如果可以,仍然建议使用其它的公式去计算 ,因为这个级数收敛的太慢了)
对任意的
,由于 ,于是根据几何级数(命题7.3.3)我们有: 这也表明函数
是在 上实解析的,于是利用幂级数的性质(命题15.1.6(e))对任意的 我们有: 类似地对任意的
有: 然后结合微积分第二基本定理(命题11.9.4),由于在习题中我们已经证明了
是 的原函数,于是上面的内容即有: (
处结论可以直接验证,这里就省略了) 然后注意到
,因此上面的内容即: 然后对
处显然可以判断得到 是收敛的,于是根据阿贝尔定理我们有: 而我们能够凑巧地发现这样一个事实(常识):
于是即有:
结论得证。
15.7.10 设 是函数
(a) 证明:这个级数是一致收敛的,并且 是连续的
注意到对任意的
都有关于 的函数 是有界且连续的,因此考虑使用魏尔斯特拉斯M判别法。显然我们有: 因此我们有:
是收敛的,因此根据魏尔斯特拉斯M判别法(命题14.5.7)我们可以得到函数级数
一致收敛且 连续。
(b) 证明:对于每一个整数 和每一个整数 ,都有
(提示:对于特定的序列 ,使用恒等式
另外,利用余弦函数以 为周期的事实,以及对于任意的 都有几何级数公式 ,最后还要用到:对任意的实数 和 都有不等式 。这个不等式可以用平均值定理(推论10.2.9)或微积分基本定理(定理11.9.4)来证明)
可以计算有:
其中对于
第二行的内容,根据命题15.7.5我们可以得到这一部分实际上等于 ,当 是一个奇数时此项等于 ,当 是一个偶数时此项等于 ;而对于第三行的内容,由于其中每一项都有 因此 和 都是 的倍数,因此 ,也即第三行的级数每一项都是 ,从而该级数收敛于 。 然后我们考虑第一行的级数。这一部分是一个有限级数,作
的双射我们可以将它改成下面的形式: 然后利用不等式
对任意的实数 , 都成立(关于这个不等式的证明,我们会放到本题最后面),因此即有: 然后我们在式子中分别使用
和 代表 第一行和第二行的内容,则我们有: 然后在上面由于我们证明了
,因此我们有:
是偶数 是奇数 也即总有
,于是结论得证。 附:不等式
对任意的实数 , 都成立。 证明:
我们知道
是在整个 上可微,连续的,并且它的导函数为 。因此根据平均值定理,我们知道存在 使得: 然后由于
始终成立,因此即有: 也即题目不等式得证。
(c) 利用(b)证明:对于任意的实数 ,函数 在 处不可微(提示:根据习题5.4.3,对于任意的 和任意的 ,存在一个整数 使得 )
不妨假设存在实数
使得 在 处可微,于是我们记有 。根据牛顿逼近法(命题10.1.7),对任意的 都存在对应的 使得对任意的 都有: 我们考虑
的情况,于是存在对应的 使得对任意的 都有: 然后我们考虑设正整数
满足: 由于指数函数的性质我们知道这样的整数
总是存在的,然后根据习题5.4.3我们知道对应地存在整数 满足: 从而根据绝对值三角不等式有:
其中
第二部分可以直接计算有: 然后对
第一部分与第三部分,应用结论 再代入回 有: 然后由于
因此我们可以直接去除绝对值,结合 的定义进一步化简有: 但是根据(b)的结论应该有
,这导出了矛盾,于是反证假设不成立, 只能是处处不可微的。
(d) 简单解释(c)的结论为什么不与推论14.7.3矛盾
原因是显然的,对任意的
可以计算导函数有: 然后去计算上确界范数可以得到:
而级数
显然是发散的,所以题目的级数并不符合推论14.7.3的要求,自然也无法使用推论14.7.3说明它的可微性。